全国统一热线
内页大图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杨成(董事长)

QQ:289884972

微信:13950789551

传真:0594-2199551/2119551

手机:13950789551/18905949551

公司地址: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沟尾村新塘 (旧厂)

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梅塘村东林66号(新厂)

 

正文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佛像
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造像特点
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造像有何特点?
 
  东汉时期,佛教造像在传入我国,金铜佛像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出现。《三国志》记载有“笮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”,这是我国首次关于金铜佛像的记载。 1956年,在武昌市莲溪寺一座砖墓中发现了一件鎏铜带饰上的浮雕佛像,佛像有肉髻和头光,立在莲花座上。根据同时出土的其他文物,确认这件浮雕像是三国 时期的作品。
 
  两晋时期,佛教艺术开始广泛流行。据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,西晋著名画家荀助于泰始二年(266),“施造金铜佛造像十二躯,像高三尺多”。
 
  十六国时期,受到佛教流行的造像积功德的思想影响,佛像艺术得以勃兴。后赵建武四年(338年)造禅定佛铜鎏金像,是我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,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。
 
  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造像特征:佛像以小型像居多,一般在7厘米左右;以禅定佛为主要的造像形式;佛像头部为高肉髻,眼大横长,鼻梁高挺;佛身穿通肩式大衣,前胸的衣纹呈“U”形或“V”形;佛像主尊与背光、台座等部分是分别铸造的,可以拆装;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;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,或须弥座。
 
这一期的佛寺造像特点为:从三国到十六国,佛像逐渐呈现民族特色,服饰与容貌逐渐与同时代服饰接近;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,小型像没有发纹;眼睛横大,目光平视,高鼻梁,佛像神情平静;背光多为同心圆型;佛座为四方台或四足束腰须弥座.